下探50mg/m³超净排放,戈尔SCR技术助力垃圾焚烧行业新标杆案例问世

案例研究, 中国
浙江新规将垃圾焚烧NOx排放限值收紧至80mg/m³乃至50mg/m³,标志中国垃圾焚烧超净排放进入了新阶段。戈尔高效SCR技术在浙江某标杆项目中实现运行首日达标,利用7-10天常规检修期即可完成改造升级。此外,戈尔方案的弹性设计还能应对未来标准提升。该案例不仅推动了国内行业技术革新,更随着中国垃圾焚烧技术方案出海,为海外项目的满足当地未来变化的排放标准,灵活设计排放技术提供新范本。
“十四五”期间,超低排放要求从钢铁、水泥等行业扩展至垃圾焚烧领域。2024年底浙江省出台新规,要求颗粒物、SO₂、氮氧化物(NOx)排放限值分别不高于10、30、80mg/m³,与江苏省待出台的“史上最严”标准相当,标志着垃圾焚烧行业正式步入超低排放改造深水区。
在全球“双碳”目标下,NOx减排成为关键。面对日益严苛的排放标准,传统脱硝技术已难以满足需求,垃圾焚烧企业亟需高效稳定的创新解决方案。GORE®SCR脱硝滤袋凭借卓越性能,在浙江省某标杆垃圾焚烧企业中率先应用,实现运行首日即达标,在全世界大量使用该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中国焚烧市场的案例,成为国内首个应用,为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从300mg到50mg:垃圾焚烧行业的“脱硝战”,靠什么打赢?
不同于钢铁、水泥等工业领域,兼具"民生刚需"和"新能源属性"的垃圾焚烧行业在“双碳”大背景下,正面临独特的环保挑战:由于必须平衡运输成本与居民影响,其"邻避效应"及“民生工程”特性使得排放标准逐渐趋于“超净”要求。而典型的生活垃圾焚烧厂具有烟气量较大、NOx排放总量较高的特点,现行国标(300mg/m³)已严重滞后。浙江省新规将限值收紧至80mg/m³(雾霾天50mg/m³),较国标提升83.3%,这种"国标筑基、地标引领"的监管体系正在倒逼行业技术升级,保护绿水青山,践行“两山理论”。
戈尔在全世界各地生活垃圾焚烧领域均有广泛的成功表现,包括长时间运行的案例,同样该标杆企业作为中国大陆首个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领域应用戈尔高效SCR技术的案例,其决策逻辑深刻反映了行业当前的技术需求,颇具代表性:
首先,空间限制是现实难题。该厂作为早期建设项目,厂区已无足够空间加装传统SCR反应塔。而戈尔技术创新的滤袋集成方案,只需在现有除尘系统基础上更换滤袋即可实现脱硝功能。
其次,运行成本至关重要。戈尔方案无需额外加热装置,能耗较传统工艺显著降低。
再次,可靠背书:该企业此前使用GORE®滤必达®催化滤袋去除二噁英,稳定运行长达11年之久,卓越的产品品质和寿命也使得客户对戈尔的创新技术应用充满信心。
最后,至关重要的还是减排能力。新一代戈尔高效SCR技术的应用,使企业实现了"运行首日即达标"的突破,从截止目前的实际运行结果来看,绝对为实现超净排放提供了可靠路径。



图1. 根据生态环境部自动监测数据公开平台,该项目(自上而下3个焚烧炉)的NOx排放日均值均低于50mg/m³
这一案例的示范效应显著。作为行业技术标杆,该企业的选择为同类项目提供了可复制的改造范式。

图2. 相比传统SCR工艺,戈尔高效SCR技术拥有6大优势
更深层次看,戈尔高效SCR技术的应用开创了垃圾焚烧脱硝新模式:其"除尘-脱硝-控氨"三效合一的集成化设计,不仅破解了老旧设施改造的空间制约,更以经济高效的方式实现了超低排放,推动行业技术向高效集成化升级。
从首例示范到模式输出:中国垃圾焚烧超净排放的创新路径
自1985年起,中国垃圾焚烧行业历经40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市场(现有约1100座焚烧厂)。随着城镇化进程放缓,行业已从高速增长期进入调整期,预计未来几年垃圾焚烧厂将增至1300座以上,同时,部分大城市焚烧厂面临产能过剩困境,县级地区却存在处理缺口,老厂改造与新厂盈利难题并存。
行业竞争焦点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成为关键。未来,能够兼顾超低排放与经济性的烟气治理技术将成为存量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GORE® SCR脱硝滤袋恰逢其时,以浙江省标杆企业应用案例为示范,显示出精准契合行业降本增效需求的能力:
- 技术破壁:通过戈尔定制化方案设计和全程技术支持及系统性维护,帮助客户克服了生活垃圾烟气成分复杂、改造空间有限等挑战;
- 全球经验变现到本土化实践:依托戈尔全球超过25年的烟气治理经验,结合中国本土化场景,实现超净排放+经济性并存的高效协同治理案例;
- 标准输出,从中国案例到全球解决方案:项目实现的多污染物协同处理和超净排放,其经验已开始反哺全球——据悉,近期江苏省某垃圾焚烧企业基于戈尔催化滤袋的海外二噁英治理项目也已启动,实现了中国环保技术方案的整装出海。
垃圾焚烧行业的下一个战场:戈尔如何用"技术预埋"破解环保升级魔咒?
当浙江省将垃圾焚烧NOx排放标准收紧到80mg/m³乃至50mg/m³时,行业普遍感到压力,但这仅仅是环保升级马拉松的第一站。戈尔正在用独特的"技术预埋"策略,为这场提标持久战准备弹药:
弹性设计:"现在的系统,就是为未来标准准备的。" 冯长林表示,现有戈尔高效SCR技术通过优化氨喷射等参数调整,无需硬件改造或更换,即可满足未来NOx排放标准进一步收紧的趋势;
氨逃逸控制:未来,部分环保先锋区域拟将氨逃逸纳入地方标准(国标中还未曾要求),戈尔高效SCR技术极具优势。因其产品结构,催化剂的有效比表面积更大,能有效控制氨逃逸。
低碳转型:戈尔的滤袋具备低阻力特性,低阻力意味着低能耗,这将直接和碳排放挂钩,为未来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技术支点。
这种协同效应还在催生新的技术升级,比如温度窗口下探。据刘晓峰介绍,未来,戈尔将继续优化催化滤袋的工作温度,而温度的降低势必扩大滤袋的适用场景。冯长林总结道:"就像智能手机的持续进化,我们的技术储备已覆盖行业未来若干年内的需求。当排放标准进一步提高时,客户只需调参数而非改系统——这才是真正的未来适应性设计。"

图3. 戈尔基于膜技术持续迭代,立足成为创新过滤技术的长期领导者
或许,真正的技术领导力,不在于满足今天的要求,而在于当新标准颁布时,客户发现他们早已准备就绪。而戈尔基于膜材料的这种"未来证明"的设计哲学,正是破解环保持续升级挑战的密钥。
想要获取该案例研究的PDF版本,请您提交下方表格。
仅用于工业用途
不可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或医疗设备等的制造、加工或包装作业